
BofA2015年10月30日报告指出,全球AI相关资本开支(capex)2030年将超1.2万亿美元(较2025年近三倍),中国作为全球AI竞争关键参与者,2025年AI capex预计达600-700亿元人民币,2030年将增至3270亿美元(2025-30年CAGR29% ),其中AI非IT capex(含供电、液冷、金属等基础设施)2030年达8000亿元人民币(占总AI capex 1/3);供电领域存在五大机遇,包括核电(中国2030年容量达100GW)、变压器(中国2025年出口+30% )、ESS(全球24-30年CAGR21% )、柴油发电机(24-27年CAGR28% )及AIDC供电;中国液冷市场2025-30年CAGR达42% ,2030年渗透率45% ,其换热效率为空气冷却的20-50倍且能节省30%电力;AI驱动铜需求2030年达93.6万吨(占中国总铜需求5.1% )、铝需求达69.5万吨(CAGR19% ),同时推荐Sungrow、CATL、Zijin Mining、AVC等核心标的。
一、行业概览:全球与中国AI资本开支规模
1.全球AI capex趋势BofA全球团队预测,2030年全球AI相关资本开支将超1.2万亿美元,较2025年增长近三倍,增长受加速计算转型、企业AI工具 adoption、主权AI基建等驱动,核心约束为物理基建扩展性与电力可用性。
2.中国AI capex细分中国作为全球AI关键参与者,2025年AI capex预计达600-700亿元人民币,2030年将增至3270亿美元(2025-30年CAGR29% ),占全球AI capex约27%,核心驱动来自:
政府主导的“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计算枢纽+10个区域AIDC集群);
头部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等)capex增长(24-26年CAGR33% );
电信运营商(Top3年投入82亿元人民币)及专项债(年化35亿元人民币)。
3.AI非IT capex核心地位2030年中国AI非IT capex(含AI金属、供电、设备、液冷等)将达800亿元人民币(约110亿美元),占总AI capex的1/3,其中:
供电(含发电/电网)占38% ;
AI金属(铜/铝等)占12% ;
液冷系统占10% ;○工程建设及其他占40% 。
二、供电领域:五大核心机遇与关键数据

供电是AI基础设施的核心(数据中心断电54%由电力问题导致),中国凭借充足电力储备(2025年备用容量率30% )、低电价(较欧美低30-60%)及完善电网,具备显著优势,具体机遇如下:
三、液冷市场:高增长逻辑与技术趋势
1.液冷的必要性服务器温度每升高10℃,可靠性下降50%;AI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从传统IDC<10kW/柜→AIDC 140kW/柜),传统空冷无法满足需求,液冷成为刚需。
2.中国液冷市场核心指标

3.液冷技术优势与趋势
核心优势:换热效率是空冷的20-50倍,节省30%电力,PUE低至1.1(空冷PUE 1.5-1.8);
技术趋势:浸没式液冷:2030年占液冷市场35%(2025年10%),简化系统且漏液风险低;
集中式CDU:适合大型AIDC,维护效率高;
微通道冷板:直接贴合芯片,适配英伟达Rubin架构(单机柜576 GPU);
推荐标的:AVC(3017 TT,2026E PE 20x,ROE 45%)。
四、AI相关金属:铜/铝/铀需求爆发
AI基础设施对金属需求显著,尤其是导电、导热性强的铜和轻量化铝,具体需求预测如下:

供应风险:全球铜供应紧张,2026年预计缺口16.2万吨(三大矿山24-26年减产32万吨);
推荐标的:Zijin Mining(2899 HK,铜+黄金龙头)、CMOC(3993 HK)、Chalco(2600 HK)、China Hongqiao(1378 HK)、CGN Mining(1164 HK,铀)。
五、区域角色:亚洲各地区定位差异
1.台湾:全球AI硬件核心 hub,贡献90% AI芯片(台积电)和服务器(鸿海/广达),关键企业包括Delta(供电)、AVC(液冷);
2.日韩:韩国(Doosan Enerbility核电设备、HD Hyundai变压器)、日本(Nittobo玻璃纤维,用于高端PCB);
3.东南亚(SEA):成本优势(低电价+芯片获取便利),吸引中企建AIDC,探索GPUaaS模式;4.印度:2030年DC容量仅10GW(占全球5%),电力基建不足,角色有限。
六、核心推荐股票汇总

关键问题与答案
问题1:中国2030年AI非IT资本开支的规模、核心构成及驱动因素是什么?
答案: •规模:2030年中国AI非IT资本开支将达800亿元人民币(约110亿美元),占同期中国AI总capex(3270亿美元)的1/3,是AI基础设施的核心投入领域。 •核心构成:按占比排序为供电系统(38%,含发电、电网升级)、工程建设及其他(40%)、AI金属(12%,铜/铝/铀等)、液冷系统(10%)。 •驱动因素:① AI数据中心(AIDC)功率密度激增(从传统IDC<10kW/柜→200-600kW/柜),需配套高容量供电与散热;② 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8个国家计算枢纽建设,拉动基建需求;③ 全球AI芯片(如英伟达GB200)功耗提升(2.7kW/芯片),倒逼供电与液冷技术升级。
问题2:中国液冷市场为何能实现42%的高复合增长率?其技术优势与2025-2030年关键业绩指标如何?
答案: •高增长原因:① 必要性:服务器温度每升10℃可靠性降50%,AIDC高功率密度(140kW/柜)使传统空冷失效;② 政策:中国要求2025年新建大型AIDC PUE≤1.2,液冷是唯一能满足的技术;③ 经济性:液冷较空冷省30%电力,长期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优势:换热效率是空冷的20-50倍,PUE低至1.1(空冷PUE 1.5-1.8),且支持高功率芯片(如英伟达Rubin架构)。 •关键指标:2025-2030年CAGR42% ,液冷需求从505MW增至5948MW(CAGR 64%),渗透率从10%提升至45% ,2030年市场规模达79亿元人民币。
问题3:AI基础设施对中国铜需求的具体影响是什么?2030年需求规模、占比及供应风险如何?
答案: •具体影响:铜是AI基础设施核心金属,用于供电(75%需求,如电缆/母线)、信号传输、芯片散热及制造,直接+间接需求占比高。 •需求数据:2024年中国AI相关铜需求31.8万吨,2030年将达93.6万吨(CAGR 20%),其中直接需求(AIDC运营)52万吨、间接需求(电网/电站)41.6万吨,占中国总铜需求的5.1%(2024年仅2%)。 •供应风险:全球铜供应极度紧张,2026年预计缺口16.2万吨,核心原因是三大矿山(Escondida/Grasberg/Kamoa Kakula)2024-26年减产32万吨,而AI驱动的铜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加剧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