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微软发布液冷“黑科技”:芯片内置冷却液

    2025-09-26作者:2026大湾区国际液冷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923日,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社交媒体宣布,微软团队取得了一项巨大突破:一种使用微流控技术的新型液冷方法,为比传统方法更高效、更可持续、更密集的的数据中心打开了大门。

    101.png

    这是一项直接在芯片内部植入冷却液的液冷技术,号称可以比传统的冷板技术效果好2-3倍。如果这项技术在实践应用得到普及,那么它打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奇观,更可能带来从芯片设计到机房布局的全链路变革。



    in-chip microfluidic



    未标题-3.jpg


    这一技术微软称之为in-chip microfluidic,即芯内微流控。其核心在于芯片背面蚀刻出微米级通道,形似人类毛发的细密管网。特制低粘度冷却液通过这些通道,直达芯片发热源头,带走热量为芯片散热。


    微软云运营与创新部门高级技术项目经理Sashi Majety透露,实验室测试显示,微流控热移除效率比冷板高2-3倍,GPU硅芯峰值温升降低65%。这意味着芯片可稳定高频运行,避免过热降频。更关键的是,功率使用效率(PUE)改善潜力达20%-30%,直接削减数据中心运营成本。

    103.png

    微软还提供了一个Teams会议服务器实测案例:Teams由约300个微服务组成,负载峰谷分明——如整点会议的“小时峰”。微流控不仅稳住峰值热量,还支持“过钟”(overclocking),即短暂超频以应对高负载,显著提升服务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微软技术院士Jim Kleewein强调:“微流控在成本、可靠性、速度和可持续性上全面赋能硬件基石。”


    IDC运营商的液冷“危”与“机”


    近年来,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渗透率显著提升,尤其是在AI和高性能计算(HPC)场景下液冷成为新建数据中心标配,预计到2028年,中国液冷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

    液冷的普及深刻改变了IDC服务商的角色。过去,IDC以“机柜+电力+网络”为核心,服务模式偏向标准化租赁。如今,液冷引入复杂流体系统,特别是在越来越多的芯片服务器“出厂即液冷”的情况下,IDC运营商的职责正在逐渐退出机柜环境。

    若微软的微流控技术实现规模化,必将对IDC行业带来“二次冲击”。与冷板和浸没式液冷“外部接触”不同,微流控将冷却液直接嵌入芯片硅层,热传导效率提升2-3倍。而内置流体与外界的交换的耦合可能反倒没有冷板紧密,同时,芯片的高散热能力实际上会提升对机房整体散热能力的需求。

    这些都将影响运营模式,甚至让IDC运维服务重归机柜内部。此外,微流控技术的散热效率高,也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余热,IDC的余热回收模式可能会有更高收益。



    @2026大湾区国际液冷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4291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