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a 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鲍灵格林数据中心(图片来源:Meta)
随着生成式 AI 的快速发展,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Meta 在这一浪潮中选择了“双轮驱动”的路径:
这两大方向结合,正推动 Meta 从“社交媒体公司”加速转型为“AI 基础设施巨头”。

液冷技术:算力爆发的必然选择
过去,数据中心普遍依赖风冷系统,但随着 GPU 集群功耗持续攀升,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高密度 AI 训练的需求。Meta 因此大规模部署 液冷与混合冷却 技术,导热效率是空气的数千倍,单机架功率可从 10kW 提升至 80kW 以上。
商业案例:
在 爱荷华州 Altoona 数据中心,Meta 通过直液冷技术,将单机架功率从 15kW 提升到 70kW+,支撑大规模 AI 推理。
在 北卡 Forest City 数据中心,Meta 尝试将液冷余热回收,用于周边设施供暖,实现绿色循环。
面向未来自研 AI 芯片(MTIA),Meta 正研发专属液冷方案,确保芯片与冷却系统高度匹配。
液冷不仅解决了算力散热难题,也帮助 Meta 提升数据中心的资产价值与可持续表现。
资本结构:从重资产到轻资产
2025 年,Meta 将 20 亿美元在建数据中心重新分类为“待售资产”。这意味着其不再坚持所有数据中心都自建,而是通过 出售或联合开发 来降低资本开支。
这种“轻资产化”策略的逻辑在于:
释放现金流:广告业务带来高额利润,但 AI 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资金调度必须灵活。
分散风险:应对能源价格波动、碳排放监管和政策不确定性。
聚焦核心:将更多资源投向 AI 芯片、液冷和超算集群,而非沉淀在地产和土建。
最终,Meta 形成了一个“盈利—优化—再投资”的循环:广告利润支撑基础设施,资本结构释放资金,再投入 AI 技术与数据中心,反过来增强广告与 AI 产品的变现能力。
双轮驱动的结合效应
液冷与资本结构并非两条孤立路径,而是互为支撑:
未来展望
未来 3–5 年,Meta 有望:
这种“液冷 + 资本优化”的双轮驱动,或将成为全球 AI 巨头的共同模式。
Meta 在液冷技术和资本结构上的双重布局,不仅体现了对 AI 基础设施的前瞻判断,也展示了在可持续与经济性之间的平衡能力。既能支撑超级智能的算力需求,又能保持财务灵活和绿色发展,这让 Meta 在未来的 AI 竞争中站上了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