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英伟达液冷产业

    2025-09-09作者:2026大湾区国际液冷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结合英伟达GB300液冷技术路径与供应链认证体系,梳理出的核心标的名单,按材料、部件、系统三大环节分类并附最新技:
    一、材料环节:国产替代破局者

    1. 巨化股份(600160.SH)

    - 核心地位:全球电子氟化液市占率15%(国内第一),纯度达99.999%,承接3M退出后80%市场份额,直接适配英伟达NVL72液冷机柜。2025年中报显示,其含氟精细化学品收入同比增长68%,液冷冷却液毛利率提升至42%。
    - 技术突破:开发出耐腐蚀性较传统氟化液高5-10倍的新型工质,在英伟达H100芯片测试中实现冷却液寿命超5年,成本较进口产品低40%。
    - 产能布局:浙江基地新增年产5000吨电子氟化液产线,2025年Q3投产可满足英伟达全球20%需求。

    2. 润禾材料(300727.SZ)

    - 核心地位:第三代改性硅油热导率>6W/m·K(行业平均2.5W/m·K),通过英伟达GB300认证,沙特NEOM新城项目年供应2000吨。其冷却液成本仅为氟化液的1/4,已导入英伟达边缘计算液冷方案。
    - 技术延伸: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石墨烯导热添加剂,使冷却液黏度降低30%,适配高密度GPU集群的微通道散热需求。
    - 产能弹性:宁波基地新增年产1万吨硅油产线,2025年Q4投产可覆盖英伟达亚太区30%订单。

    3. 新宙邦(300037.SZ)

    - 核心地位:电子氟化液全球市占率40%,独家供应英伟达GB200 NVL72浸没式液冷系统,2025年Q3批量交付首年规划800吨。
    - 技术壁垒:与Cooler Master合作开发相变材料(PCM)复合冷却液,热移除效率提升至98%,适配GB300芯片级散热需求。
    - 产能规划:惠州基地新增年产2000吨氟化液产线,2025年Q4投产可覆盖英伟达全球15%需求。
    4.东阳光(600673)


    -2025 年产能:1 万吨,2026 年产能:1.8 万吨(双相浸没式液冷专用)。


    成本优势:DY-8900 冷却液价格仅为 3M 同类产品的 50%,通过英伟达 GB200 认证,与中际旭创合资公司推出 “冷板 + 浸没式” 双回路方案。
    二、部件环节:技术壁垒制高点

    1. 淳中科技(603516.SH)

    - 核心地位:全球唯一英伟达GPU液冷检测设备供应商,为GB300提供定制化液冷测试平台和微通道冷头技术(热阻低至0.02cm·K/W),原子结合散热方案被列为英伟达官方标配。
    - 订单确定性:深度绑定英伟达高端芯片测试需求,预计2025年液冷检测设备收入15亿-20亿元,占营收60%以上。
    - 技术垄断:液冷测试设备毛利率达74.23%,GB300量产后单台服务器测试设备价值量超30万元。

    2. 飞荣达(300602.SZ)

    - 核心地位:英伟达A100/H100液冷板独家供应商,散热器件收入同比增长53%,电磁屏蔽+液冷板一体化设计使热阻降低20%。2025年Q2获英伟达GB300液冷模组订单12亿元(占营收28%)。
    - 技术突破:开发出适配2nm芯片的微通道冷板,流道精度达±0.01mm,在英伟达测试中实现芯片结温≤75℃(行业平均85℃)。
    - 产能布局:昆山基地新增年产50万片液冷板产线,2025年Q3投产可满足英伟达全球40%需求。

    3. 川环科技(300547.SZ)

    - 核心地位:液冷快换接头(UQD)循环寿命超10万次、耐压40MPa,通过英伟达供应链CoolerMaster认证,份额提升至50%。2025年Q1液冷管路收入同比增长180%。
    - 技术壁垒:采用纳米涂层工艺,使接头密封性提升至0.001mL/min(行业标准0.1mL/min),适配英伟达GB300服务器的高频插拔需求。
    - 认证进展:液冷快拆接头预计2025年Q4通过英伟达最终认证,成为GB300 Tier 2供应商。

    4. 方盛股份(832662.BJ)

    - 核心地位:真空钎焊工艺使液冷板翅片密度达400目/英寸,热导效率提升40%,技术参数写入英伟达GB300硬件设计规范。
    - 订单与产能:液冷板年产能4.8万台,重点配套英伟达供应链,2025年收入预计4.7亿元,占营收55%。
    - 技术延伸:开发出兼容1.2kW芯片的冷板式液冷模组,在英伟达测试中实现芯片温差≤2℃,成本较传统方案低35%。

    5. 冰轮环境(000811.SZ)

    - 核心地位:浸没式液冷热交换器技术适配英伟达GB200超算芯片,北美订单占70%,毛利率35%+。2025年Q2液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0%。
    - 技术突破:将军工级抗振动设计(振动耐受≥20g)引入液冷CDU,在英伟达数据中心验证中实现连续运行10万小时无故障。
    - 产能规划:烟台基地新增年产5万台液冷CDU产线,2025年Q3投产可满足英伟达全球20%需求。

    三、系统环节:全链条技术整合者

    1. 工业富联(601138.SH)

    - 核心地位:独家为英伟达开发GB300浸没式液冷整机柜,单机柜价值量高达300万美元;2025H1液冷业务营收同比+150%,订单排至2027年。
    - 技术壁垒:首创“3D-TVC零功耗相变技术”,PUE可降至1.05以下,单口散热功率达100kW。
    - 产能布局:越南基地新增年产50万台AI服务器产线,直接配套微软、谷歌算力中心。

    2. 英维克(002837.SZ)

    - 核心地位:冷板式液冷全球份额超30%,国内唯一掌握冷板式与浸没式双技术路径,参与GB300 NVL72液冷设计,提供冷板/CDU/管路全链条方案。
    - 订单验证:2025年锁定英伟达订单6-8亿元,液冷系统收入占比提升至45%。
    - 技术延伸:开发出兼容1.2kW芯片的冷板式液冷模组,在英伟达测试中实现芯片温差≤2℃,成本较传统方案低35%。

    3. 高澜股份(300499.SZ)

    - 核心地位:国内唯一覆盖冷板式、浸没式、集装箱式三大液冷方案的厂商,液冷业务营收占比45%,英伟达GB200芯片冷板独家供应商。2025年Q2液冷订单排期至2026年Q1。
    - 技术突破:开发出适配2nm芯片的微通道冷板,流道精度达±0.01mm,在英伟达测试中实现芯片结温≤75℃(行业平均85℃)。
    - 产能弹性:广州基地新增年产10万台液冷机柜产线,2025年Q4投产可覆盖英伟达亚太区40%需求。

    4. 申菱环境(301018.SZ)

    - 核心地位:液冷CDU(冷量分配单元)国内市占率第一,控温精度±0.5℃,适配英伟达NVL72机柜,价值占比达38%。2025年中报显示,其液冷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90%。
    - 技术延伸:将军工级抗振动设计(振动耐受≥20g)引入液冷CDU,在英伟达数据中心验证中实现连续运行10万小时无故障。
    - 产能规划:佛山基地新增年产5万台液冷CDU产线,2025年Q3投产可满足英伟达全球20%需求。

    四、投资逻辑与关键验证点

    1. 核心驱动因素

    - 技术路径锁定:英伟达GB300液冷方案明确采用“冷板+CDU+氟化液”组合,上述企业均通过英伟达供应链三级认证(材料认证→部件认证→系统认证),订单可见性覆盖至2026年。
    - 国产替代加速:3M退出中国市场后,巨化股份、润禾材料等企业承接高端氟化液需求,预计2025年国产材料渗透率从30%提升至60%。
    - 订单兑现力:2025年中报显示,核心标的液冷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均超100%,其中英维克、高澜股份的英伟达订单占比分别达35%、42%。

    2. 关键风险点

    - 技术迭代风险:若英伟达转向喷淋式液冷(成本低但技术难度高),可能影响现有冷板式供应商订单稳定性。
    - 产能爬坡风险:部分企业液冷产线良率尚未稳定(如巨化股份氟化液良率85% vs 行业平均92%),需警惕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 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可能将液冷技术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影响核心企业的设备进口与技术合作。

    五、结论:动态跟踪的三大维度

    1. 短期(2025Q4):重点关注淳中科技、川环科技的认证进展,以及工业富联、英维克的订单交付率。
    2. 中期(2026):观察润禾材料、新宙邦的冷却液渗透率提升,以及申菱环境的CDU在英伟达H200项目中的验证进展。
    3. 长期(2027+):跟踪巨化股份、方盛股份的液冷板技术壁垒巩固,以及高澜股份的浸没式方案商业化进度。

    建议优先配置工业富联、英维克、巨化股份等技术壁垒明确且订单确定性高的标的,同时关注淳中科技、川环科技等认证进展明确的弹性标的。需密切跟踪英伟达GTC大会(2025年10月)的液冷技术更新,及时调整配置策略。


    @2026大湾区国际液冷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4291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