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提:
1.评估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且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这家公司必须是“软件+硬件”的模式;单纯的硬件公司,挣得就是制造业的“辛苦钱”,单纯的软件公司,抗风险能力太差,无法“穿越整个市场的牛熊”
2.“液冷”其实是集成了热管理系统(软件)和液冷系统(硬件)的结合体
3.“液冷”可以落地的场景非常多。数据中心,AI服务器,快充电站,新能源车,新能源储能系统,全部需要;凡是有能源产生大量热量的地方,均有液冷,且是目前最优解
4.液冷技术有门槛。无论是热管理系统,还是设备本体,均因其和设备安全高度相关,形成了较高技术门槛
为什么会有液冷?
冷却方式有很多。空冷(吹风),液冷(介质为水,油,冷却液等),空压机冷却,石墨烯传导等。综合比较,风冷效率太低,且冷却性能和速度极其有限。综合对比下来,液冷方案是效率较高,换热直接,可控性最好,堪称“热管理系统的第一优选”。
热管理方案,国内最早是倾向于风冷。因为液冷确实有壁垒,而且,液冷设备对设备的承压力、耐久性、密封性都有极高要求;而这些,恰恰是国内所不擅长的。然而,赶鸭子上架也好,照猫画虎也好,国内企业历经7年的发展和探索,逐渐在液冷这块开始缩短差距;又一次“将技术问题,成功转化成制造业的问题”,那么,世界上能和我们打的企业,也就不多了。
欧洲人喜欢液冷。所以,他们有超大功率的液冷充电桩。我们永远不要怀疑欧洲人对科技方向的把握,这就是未来充电桩的样子。所有的“换电”,在经济账上都是算不过来的。AI算力上,一旦服务器的功率上升到100KW以上,风冷基本没戏,未来液冷同样也是唯一解。
液冷的市场有多大?
看一个市场,我们就需要落地场景。目前能看到的,就是配套新能源和AI算力,这两个新生事物。新能源有汽车电池的水冷解决方案,和储能柜(储能电站)的水冷解决方案。AI算力则是配套高能耗的显卡,而衍生的一整套的热系统管理解决方案。新能源车全球年产量2000万辆,中国占70%,1400万辆,每辆水冷方案作价6000-8000 rmb., 这是一个1000亿的市场;储能方面,全球年度装机量80GW,中国占其80%(含出口电芯等),单柜储能2MW计算,这块应该有个120亿左右的市场。
AI算力这块,以及2025年的100-200亿元,有可能快速提升到2026年全球1000亿元(东吴证券),但未来一定是液冷领域的大头以及是液冷新的增长点。2200亿市场!所以,看似不起眼的液冷,竟然有如此体量。2200亿相当于什么行业呢?大致要相当于国内风力发电行业,全行业的GDP!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也是能重新定义一个行业的产业。
(计算液冷市值的方法可以通过算具体行业单位热量对应的液冷成本来估算)
液冷可以立刻变现
和“雅下水电站”等基建不同,液冷方案是可以立即变现的。因为场景已经在那里,只要有产品,立刻就可以去落地去变现。从这一点上,“液冷”也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我们可以看下,给英伟达做液冷解决方案的淳中科技,和Vertiv公司。Vertiv预计2025年产值在千亿级别(RMB.)。
基本上可以看到液冷解决方案的企业,估值可以比过去高出2-4倍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