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作者:2026大湾区国际液冷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全球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算力将增长500倍[0]。这一趋势直接推动了数据中心建设的加速,也对数据中心的散热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密度计算场景下的散热需求,液冷技术作为高效散热解决方案正迅速崛起,成为数据中心散热的主流趋势。
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效散热、低碳节能、高密部署等突出优势,正
在数据中心领域快速渗透。本报告将全面剖析AI数据中心液冷产业的技术发展、产业链结构、核心上市公司及投资建议,为投资者提供系统性的研究参考。
液冷技术概述与发展现状
液冷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类型
液冷技术是通过液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热部件,将热量带走的一种冷却技术。与传统风冷相比,液冷技术具有显著的散热优势:液体的体积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液体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能够更快吸收芯片表面热量。
根据冷却液与发热设备的接触方式不同,液冷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冷板式液冷:在服务器的CPU等大功耗部件采用液冷冷板散热,其他少量发热器件仍采用风冷散热系统。冷板式液冷技术开发较早,是目前成熟度最高、行业布局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液冷散热方案之一,市场占比约为65%。
浸没式液冷:将服务器的发热元器件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通过冷却液的对流或相变将服务器的热量带走。浸没式液冷根据冷却液是否发生相变,又可分为单相浸没和两相浸没两种类型:
单相浸没:冷却液始终保持液态,通过吸收热量后被泵送至热交换单元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液体再回流至设备所在的储液槽中。
两相浸没:使用低沸点冷却液,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使冷却液局部沸腾,蒸汽上升至冷凝器盘管后冷凝为液体并回流,从而带走热量。浸没式液冷市场占比约为34%。
喷淋式液冷:将冷却液通过喷淋的方式淋在服务器的散热元件上带走服务器产生的热量。喷淋式液冷市场占比约为1%,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液冷技术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液冷技术作为解决高密度计算散热问题的有效方案,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正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约为109亿元,同比增长49.3%。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预计2025年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从全球市场来看,液冷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国外厂商尚未形成明显龙头。而中国厂商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在该领域已取得领先地位。国内液冷市场呈现较高的集中度,主要厂商包括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英维克、高澜股份等。
AI算力的爆发式增长正加速推动液冷技术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随着芯片功耗的快速提升,普通的散热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液冷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案[0]。特别是对于AI服务器而言,液冷技术已成为散热的唯一选择。
液冷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液冷技术的核心优势
液冷技术相较于传统风冷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高效散热:液冷技术能够直接接触芯片表面,提供更好的热传递路径,更精确地控制芯片温度,避免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或损坏。
低碳节能:液冷技术的能效比(PUE)显著优于风冷系统。以500kW数据中心为例,采用液冷系统相比风冷微模块系统,每年可节省电费约90万元。浸没式液冷系统在算力满载时,PUE可低至1.2以下,相比风冷系统1.4有明显降幅。
高密部署:液冷技术的高效制冷效果有效提升了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使数据中心在单位空间布置更多的服务器,提高数据中心运算效率。
空间优化:液冷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高功率密度服务器的需求,尤其在高性能计算(HPC)领域表现出色。
环境友好:液冷系统在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液冷技术面临的挑战
尽管液冷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成本问题:液冷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冷却液成本尤其是相变冷媒成本较高,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复杂性:液冷技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技术壁垒高,对设计、制造和维护的要求更高。
兼容性问题:需要确保服务器的电子元器件、结构件、密封件、焊料等所有涉液部件与冷媒的兼容性,确保其与冷媒长期兼容,不影响液冷服务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维护难度:液冷服务器的可维护性较差,取出设备需清理,且部分器件不能接触冷媒(如光模块、机械硬盘等)。
标准化不足:液冷技术标准尚不完善,不同厂商的液冷系统可能存在互操作性问题,影响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随着AI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能效要求的不断提高,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液冷技术将成为数据中心散热的主流选择。
液冷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结构与关键环节
数据中心液冷产业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基础部件、中游液冷设备及系统集成、下游应用与服务三个环节:
上游基础部件:
主要生产冷却液、接头、电磁阀、Tank和Maniflod等基础零部件
代表企业:润禾材料、永和股份、新宙邦、巨化股份、三美股份等
关键技术:冷却液的研发与生产、精密接头的加工等
中游液冷设备及系统集成:
包括液冷服务器和液冷交换机等IT设备
涉及芯片厂商、液冷集成设施、模块与机柜等
代表企业: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英维克、高澜股份、富信科技等
该环节是整个产业的核心价值点,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企业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液冷系统解决方案
下游应用与服务:
主要为算力使用者和第三方IDC服务商
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
第三方IDC服务商如EQUINIX、万国数据、宝信软件、光环新网、润泽科技、数据港、世纪互联等
以及分布在电信信息、互联网、政府、金融、交通和能源等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客户
上游核心部件供应商
上游核心部件供应商主要提供液冷系统的基础组件,是整个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其中,冷却液的研发与生产是上游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润禾材料:
主要产品为有机硅深加工及二次加工产品,涵盖各类硅油
公司已开发出改性硅油浸没式液冷技术,并实现量产和工业化应用
冷却液产品已应用于储能、电动自行车、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领域
其改性硅油冷却液成本只有氟化液的十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公司已申请75项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八成,形成了良好的专利保护机制
永和股份、新宙邦、巨化股份、三美股份:
这些企业主要提供氟化液等冷却液产品
作为液冷产业链上游的重要供应商,它们为中游设备厂商提供关键材料支持
中游液冷设备及系统集成
中游环节是整个液冷产业链的核心,包括液冷服务器和液冷交换机等IT设备,以及系统集成服务:
浪潮信息:
2024年液冷服务器市场占比前三的厂商之一,市场份额约23%
提出"All In 液冷"战略,通过提供面向工业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液冷整体解决方案
拥有100多项液冷技术核心专利,参与制定了液冷数据中心相关设计的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
建成了年产量10万台的亚洲最大液冷数据中心研发生产基地
创新推出"枕木架构"内存液冷方案,比传统风冷散热效率提升一倍
中科曙光:
旗下子公司曙光数创是国内最早实现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公司之一
从2011年开始启动液冷相关技术的研究,至今连续三年液冷产品市占率第一
自研SLiquid液冷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从"人工运维"到"智能监控"的跃迁
研发了具有高绝缘、低沸点、大潜热、稳定性高、低粘度、安全环保的浸没冷媒
与中科院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冷媒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紫光股份:
旗下新华三集团秉持"ALL in GREEN"理念,积极投身到全栈液冷技术的落地工作中
为互联网公司智算数据中心提供总体咨询设计规划和全流程建设服务
交付服务器、交换机等算力基础设施产品,并提供最优能效比的液冷技术方案和服务器产品
特别助力了大模型应用的落地
英维克:
核心业务包括机房温控系统(53.19%营收)和机柜温控系统(37.37%营收)
提供从冷板、快速接线头到SoluKing长效液冷工质、管路、冷源等产品全覆盖
具有全链条优势,是业内率先推出高可靠Coolinside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在AI服务器散热需求驱动下,增长动能强劲
高澜股份:
中国最早聚焦热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
创新推出高弹性液冷散热解决方案,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液冷产品支持热设计功率(TDP)从TDP700W升级至TDP1000W,更好应对高功耗设备
"数据中心模块化浸没式液冷设备"成功入选《广州市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富信科技:
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热电器件及以其为核心的热电系统、热电整机应用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
应用于400G/800G高速率光模块的Micro TEC产品现已形成批量供货
已具备月产60万片Micro TEC的生产能力,预计三季度可具备月产100万片的生产能力
在储能领域的客户拓展进展顺利,已向多家头部企业批量供货储能液冷除湿系统
下游应用与服务
下游应用与服务环节主要由算力使用者和第三方IDC服务商组成,是液冷技术的最终应用场景:
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正在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对液冷技术有强烈需求。
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正在积极布局AI算力中心,液冷技术成为其数据中心散热的首选方案。
第三方IDC服务商:EQUINIX、万国数据、宝信软件、光环新网、润泽科技、数据港、世纪互联等企业正在加快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
行业信息化应用客户:分布在电信信息、互联网、政府、金融、交通和能源等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客户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日益增长,液冷技术成为解决其高密度计算散热问题的关键方案。
液冷技术在AI数据中心的应用
AI算力对液冷技术的驱动
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语言模型和大模型应用的普及,直接推动了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这种驱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随着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全球算力规模将以几何倍数增长。据有关测算,到2030年,全球AI算力将增长500倍[0]。算力需求的暴涨,造成了芯片功耗快速提升,传统的散热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高密度计算需求:AI计算,特别是训练大模型的计算需求,对服务器的计算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已无法满足高密度计算的需求,液冷技术成为必然选择。
能源效率要求提升: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和算力需求的增加,能源消耗也大幅增长。液冷技术的高效散热特性,能够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散热技术升级:AI服务器的高功耗特性使得传统风冷技术面临散热瓶颈。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效散热能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在算力密度提升的背景下,算力设备、数据中心机柜对散热需求大幅增长,液冷技术加速导入数据中心。
不同液冷技术在AI数据中心的应用
根据冷却方式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液冷技术在AI数据中心有多种应用方式:
冷板式液冷:
在服务器的CPU等大功耗部件采用液冷冷板散热
技术相对成熟,是目前行业布局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液冷散热方案之一
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等公司均提供冷板式液冷解决方案
浪潮信息提出"枕木架构"内存液冷方案,比传统风冷散热效率提升一倍
浸没式液冷:
将服务器的发热元器件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
包括单相浸没和两相浸没两种类型
曙光数创在国内最早实现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大规模商业化部署
台积电在与高力、英伟达合作开发AI GPU浸没式系统,掀起新一波散热革命
喷淋式液冷:
将冷却液通过喷淋的方式淋在服务器的散热元件上带走服务器产生的热量
广东合一、中国长城当前以喷淋式液冷产品为主
混合冷却方案:
随着算力的增长,液冷服务器加速普及,传统风冷机房如何部署液冷服务器成为难题
浪潮信息推出风液混合冷却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不改造现有机房的前提下,可快速实现液冷服务器在当前风冷机房的部署
液冷技术在AI数据中心的效益分析
液冷技术在AI数据中心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提升:
能效提升:
以500kW数据中心为例,采用液冷系统相比风冷微模块系统,每年可节省电费约90万元
浸没式液冷系统在算力满载时,PUE可低至1.2以下,相比风冷系统1.4有明显降幅
空间利用效率提升:
液冷技术的高效制冷效果有效提升了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
使数据中心在单位空间布置更多的服务器,提高数据中心运算效率
散热效率提升:
液冷技术通过直接接触方式有效降低设备温度,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的散热效率和能效比(PUE)
传统风冷系统面临的散热瓶颈在高功率密度服务器中尤为突出,而液冷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需求,尤其在高性能计算(HPC)领域表现出色
可靠性提升:
液冷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芯片温度,避免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或损坏
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故障率
液冷技术核心概念股分析
液冷服务器相关上市公司
浪潮信息(000977.SZ)
市场地位:2024年液冷服务器市场占比前三的厂商之一,市场份额约23%
技术布局:"All In 液冷"战略,提供面向工业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液冷整体解决方案
产品线:通用服务器、高密度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AI服务器等全栈液冷产品
研发实力:拥有100多项液冷技术核心专利,参与制定了液冷数据中心相关设计的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
生产能力:建成年产量10万台的亚洲最大液冷数据中心研发生产基地
技术创新:"枕木架构"内存液冷方案,比传统风冷散热效率提升一倍
解决方案:风液混合冷却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无需对现有机房进行任何改造,可实现在现有标准机柜内快速安装部署
能效优势:算力满载时,液冷系统PUE可低至1.2以下,相比风冷系统1.4降幅明显;以500kW数据中心为例,每年可节省电费约90万元
中科曙光(603019.SH)
产业链地位:国内算力龙头,旗下子公司曙光数创是国内最早实现冷板式液冷和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大规模商用化部署的公司之一
技术积累:从2011年开始启动液冷相关技术的研究,至今连续三年液冷产品市占率第一
产品布局:冷板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C7000系列和浸没相变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C8000系列
智能运维:自研SLiquid液冷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从"人工运维"到"智能监控"的跃迁
冷媒技术:与中科院研究所联合研发具有高绝缘、低沸点、大潜热、稳定性高、低粘度、安全环保的浸没冷媒
服务理念:"液冷即服务",推出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全链路的一站式交付体系
技术突破:在第5届中国数据中心绿色能源大会上,中科曙光浸没液冷的六大独家关键技术首次被公开,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紫光股份(000581.SZ)
旗下新华三集团秉持"ALL in GREEN"理念,积极投身到全栈液冷技术的落地工作中
为互联网公司智算数据中心提供总体咨询设计规划和全流程建设服务
交付服务器、交换机等算力基础设施产品,并提供最优能效比的液冷技术方案和服务器产品
特别助力了大模型应用的落地
参与《数据中心液冷系统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行业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指明方向
中国长城(000066.SZ)
以喷淋式液冷产品为主
公司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液冷解决方案,助力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
中兴通讯(000063.SZ)
中国厂商后来居上,在液冷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联合英特尔提供一体化液冷解决方案
作为通信设备巨头,中兴通讯在液冷技术领域的布局将进一步提升其在数据中心市场的竞争力
液冷服务相关上市公司
英维克(002837.SZ)
业务构成:机房温控系统(53.19%营收)和机柜温控系统(37.37%营收)
产品布局:从冷板、快速接线头,到SoluKing长效液冷工质、管路、冷源等产品全覆盖
技术优势:全链条优势,是业内率先推出高可靠Coolinside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增长动能:在AI服务器散热需求驱动下,增长动能强劲
国际化战略:通过英伟达打入北美供应链
产品特点:高弹性液冷散热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应对高功耗设备的散热需求
申菱环境(301018.SZ)
技术积累:从2010年便开始了液冷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产品布局:主编具有时代意义的《液气双通道散热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
解决方案:拥有冷板式、浸没式等多种液冷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应用案例:成功应用于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上海L3液冷项目、马来西亚MY06等众多项目中
增长动能: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2%,储能温控订单接近去年全年总量,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国际化战略:依托华为拓展国内算力市场
技术特点:液冷技术与储能领域的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高澜股份(300499.SZ)
企业定位:中国最早聚焦热管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
技术优势:创新推出高弹性液冷散热解决方案,已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产品升级:液冷产品支持热设计功率(TDP)从TDP700W升级至TDP1000W,更好应对高功耗设备
技术荣誉:"数据中心模块化浸没式液冷设备"成功入选《广州市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市场定位:深耕电力与数据中心双赛道
发展挑战:技术积累深厚,但规模与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同飞股份(838593.BJ)
产品布局:提供各类液冷散热产品,包括液冷模块、液冷系统等
技术优势:专注于工业领域,特别是在通信设备、电源设备等领域的液冷散热解决方案
市场定位:与英维克、申菱环境相比,同飞股份在细分市场有独特优势
发展潜力:在AI算力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同飞股份有望在细分市场取得突破
佳力图(603912.SH)
产品布局:提供机房空调、冷水机组等温控产品
技术升级:逐步向液冷技术方向拓展,提供更高效的散热解决方案
市场定位:专注于数据中心温控领域,与英维克、申菱环境形成竞争关系
导热材料&冷却液相关上市公司
润禾材料(300727.SZ)
业务定位:专业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及纺织印染助剂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突破:开发出改性硅油浸没式液冷技术,并实现量产和工业化应用
产品特点:冷却液成本只有氟化液的十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应用领域:已应用于储能、电动自行车、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领域
技术优势:三位一体浸没式解决方案,包括液冷介质、热材料、即时防护材料
专利保护:截至2024年末已申请75项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八成
市场拓展:与宏英智能等下游厂商建立合作关系,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浸没式储能领域
安全性能:使用其浸没式液冷方案的储能电池和电动自行车能做到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
效能提升:储能电池循环寿命提升33%,电动自行车理论续航提升33%
永和股份(603116.SH)
业务定位:氟化工产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氟化液等冷却液
技术优势:在氟化工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市场定位:为液冷产业链提供关键材料支持
发展潜力:随着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永和股份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
新宙邦(300037.SZ)
业务定位: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电解液、有机氟化学品等
技术优势:在电解液和有机氟化学品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市场定位:为液冷产业链提供冷却液等关键材料
发展潜力:随着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推广,新宙邦有望在冷却液市场取得突破
巨化股份(600160.SH)
业务定位:氟化工和氯碱化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氟化液等冷却液
技术优势:在氟化工领域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研发能力
市场定位:为液冷产业链提供冷却液等关键材料
发展潜力:随着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巨化股份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
三美股份(603379.SH)
业务定位:氟化工产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氟化液等冷却液
技术优势:在氟化工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市场定位:为液冷产业链提供冷却液等关键材料
发展潜力:随着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推广,三美股份有望在冷却液市场取得一定份额
液冷板相关上市公司
华峰铝业(601702.SH)
业务定位:铝加工产品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铝板、铝箔等
技术升级:向液冷板方向拓展,提供液冷散热所需的铝制部件
市场定位:为液冷设备厂商提供关键组件
发展潜力:随着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华峰铝业有望在液冷板市场取得突破
飞荣达(300602.SZ)
业务定位:高分子复合材料及散热器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散热器、电磁屏蔽材料等
技术升级:向液冷板方向拓展,提供更高效的散热解决方案
市场定位:为液冷设备厂商提供散热组件
发展潜力:随着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推广,飞荣达有望在液冷板市场取得一定份额
液冷技术投资建议
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逻辑
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液冷技术作为解决高密度计算散热问题的有效方案,其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基于这一背景,我们提出以下投资逻辑:
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液冷技术的成熟和市场应用的扩大,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行业内将会形成龙头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竞争格局。
技术壁垒重要性提升:液冷技术作为高新技术,覆盖多学科、多领域,技术壁垒高,掌握该技术的企业较少[16]。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产业链协同效应:液冷产业涉及上游部件、中游设备和下游应用等多个环节,具有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例如,浪潮信息提出"All In 液冷"战略,提供面向工业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液冷整体解决方案。
国际化布局:随着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的加速,具有国际化布局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英维克通过英伟达打入北美供应链,申菱环境依托华为拓展国内算力市场。
成本优势: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例如,润禾材料的改性硅油冷却液成本只有氟化液的十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核心上市公司投资建议
基于上述投资逻辑,我们对液冷产业链的核心上市公司提出以下投资建议:
浪潮信息(000977.SZ)
推荐理由:作为国内领先的服务器厂商,浪潮信息在液冷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100多项液冷技术核心专利,建成年产量10万台的亚洲最大液冷数据中心研发生产基地。公司在AI服务器领域的布局领先,有望受益于AI算力需求的增长。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建议关注其在AI服务器液冷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情况。
中科曙光(603019.SH)
推荐理由:作为国内算力龙头,中科曙光在液冷技术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旗下子公司曙光数创在国内最早实现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大规模商用化部署。公司已连续三年液冷产品市占率第一,在第5届中国数据中心绿色能源大会上,其浸没液冷的六大独家关键技术首次被公开。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建议关注其在浸没液冷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和市场应用情况。
英维克(002837.SZ)
推荐理由:英维克在液冷温控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全链条优势,是业内率先推出高可靠Coolinside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在AI服务器散热需求驱动下,增长动能强劲,通过英伟达打入北美供应链。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建议关注其在数据中心液冷领域的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情况。
润禾材料(300727.SZ)
推荐理由:润禾材料在改性硅油浸没式液冷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已实现量产和工业化应用。公司的冷却液成本只有氟化液的十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已与宏英智能等下游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建议关注其在数据中心液冷领域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应用情况。
申菱环境(301018.SZ)
推荐理由:申菱环境在液冷及温控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2010年便开始了液冷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拥有冷板式、浸没式等多种液冷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2%,储能温控订单接近去年全年总量。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建议关注其在储能和数据中心液冷领域的业务发展情况。
风险提示
尽管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投资者仍需关注以下风险因素:
技术风险:液冷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技术不成熟、可靠性不足等风险。特别是对于新型液冷技术,如浸没式液冷,仍面临兼容性、维护难度等挑战。
政策风险:数据中心建设受政策影响较大,若相关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可能对液冷技术的应用产生影响。例如,数据中心PUE值的监管要求变化可能影响液冷技术的推广速度。
竞争风险:随着液冷技术的普及,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减弱等风险。特别是对于技术壁垒不高的细分领域,竞争风险更为突出。
成本风险:液冷技术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若成本无法有效降低,可能影响其在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中小规模的数据中心,成本敏感度更高。
市场风险:AI算力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或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推广速度低于预期,可能导致相关企业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结论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密度计算的需求,液冷技术正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案。预计2025年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在液冷产业链中,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等服务器厂商在液冷服务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等企业在液冷服务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润禾材料、永和股份等企业在冷却液领域有独特优势。
随着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数据中心能效要求的不断提高,液冷技术将在数据中心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相关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建议重点关注具有技术优势、全产业链布局能力和成本优势的相关上市公司。
@2026大湾区国际液冷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版权所有